衡阳县台源镇“稻油轮作”模式推广10万亩,助力农民增收2000元

近年来,衡阳县台源镇积极响应国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,大力推广“稻油轮作”模式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截至目前,该模式已在台源镇推广至10万亩,亩均增收2000元,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。
“稻油轮作”模式是指在同一块土地上,先种植一季水稻,再种植一季油菜,形成一年两熟、稻油共生的种植模式。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,还实现了水稻和油菜的互利共生,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,提高土壤肥力。
台源镇地处衡阳县东南部,拥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,非常适合发展“稻油轮作”模式。为了推广这一模式,台源镇政府积极组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,向农民传授种植技术,并免费提供优质种子、肥料等生产资料。
在推广过程中,台源镇政府还注重引导农民转变观念,从过去单一的水稻种植向多元化种植转变。通过举办培训班、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,让农民了解到“稻油轮作”模式的优势,激发他们参与种植的积极性。
据了解,实施“稻油轮作”模式后,水稻产量和品质得到了显著提高,亩产可达600公斤以上。同时,油菜籽产量也大幅增加,亩产可达150公斤。这样一来,农民的收入自然水涨船高。
以台源镇某村为例,该村共有耕地3000亩,实施“稻油轮作”模式后,亩均增收2000元。这意味着,仅此一项,该村农民年均可增收600万元。村民们纷纷表示,这种种植模式既环保又高效,让他们看到了农业发展的新希望。
为了进一步扩大“稻油轮作”模式的推广范围,台源镇政府还与农业科研机构合作,开展技术攻关,不断提高种植技术。同时,政府还积极引导农民发展农产品加工、销售等产业链,提高农产品附加值,让农民在产业链中分得更多“蛋糕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台源镇在推广“稻油轮作”模式的过程中,注重生态环境保护。通过科学施肥、合理用药等措施,有效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,保护了当地生态环境。
总之,衡阳县台源镇“稻油轮作”模式的成功推广,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,也为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益借鉴。相信在政府、科研机构和农民的共同努力下,这一模式将在更多地区得到推广,为我国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