耒阳市竹编非遗传承人驻村授艺,残疾人学徒月接海外订单超10万,传承与创新共谱新篇章

衡阳新闻网 阅读:18 2025-08-13 20:33:28 评论:0

位于湖南省耒阳市的竹编工艺,作为一项历史悠久、技艺精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,近年来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不断迈出坚实的步伐。近日,耒阳市竹编非遗传承人驻村授艺,让残疾人学徒们重拾生活信心,月接海外订单超10万,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
耒阳市竹编工艺历史悠久,早在唐代就有记载。这项技艺经过数百年的传承与发展,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技艺。然而,随着时代的发展,竹编工艺面临着传承断层的困境。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,耒阳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,邀请非遗传承人驻村授艺,让更多残疾人学徒掌握这门技艺。

在驻村授艺的非遗传承人李师傅的带领下,学徒们从基础学起,从选材、编织到成品,一步步掌握了竹编工艺的精髓。李师傅说:“竹编工艺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承,更是文化的传承。我们要让更多残疾人学徒通过这门技艺找到生活的自信,实现人生价值。”

在李师傅的悉心指导下,残疾人学徒们逐渐掌握了竹编技艺,并开始接单生产。令人惊喜的是,这些学徒制作的竹编产品受到了海外市场的热烈欢迎,月接订单量超过10万。这不仅为学徒们带来了丰厚的收入,也为耒阳市竹编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。

残疾人学徒小王说:“以前觉得生活没有希望,现在通过学竹编,我找到了自信,也找到了生活的方向。我一定会努力学习,让这门技艺发扬光大。”

耒阳市竹编非遗传承人驻村授艺的成功,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。耒阳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,将继续加大对竹编工艺传承与发展的支持力度,鼓励更多残疾人学徒投身竹编事业,让这门古老的技艺焕发新的生机。

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,耒阳市竹编非遗传承人驻村授艺的成功案例,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供了有益借鉴。相信在政府、传承人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,耒阳市竹编工艺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。

总之,耒阳市竹编非遗传承人驻村授艺,残疾人学徒月接海外订单超10万,不仅展示了竹编工艺的魅力,更彰显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的决心。让我们共同期待,这门古老的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。

搜索
排行榜
标签列表
    关注我们

    衡阳新闻网实时更新衡阳政务动态与民生热点,用深度报道与多媒体融合呈现雁城发展脉搏